- 電工電子電氣實訓設備
- 電力電子電機實訓裝置
- 過程控制實驗裝置
- 工業機器人智能制造
- 維修電工實訓設備
- PLC自動化實訓設備
- 數控機床實訓考核裝置
- 數控機床機械加工設備
- 機床電氣實訓裝置
- 機電一體化實訓設備
- 機械示教陳列柜
- 機械專業實驗設備
- 傳感器檢測實驗室設備
- 工業互聯人工智能實訓設備
- 特種作業操作實訓考核設備
- 物聯網實驗實訓設備
- 消防、給排水實訓設備
- 網絡布線實訓室設備
- 電梯安裝維修實訓考核設備
- 熱工暖通家電制冷實訓設備
- 樓宇智能化實訓設備
- 環境工程實驗裝置
- 流體力學實驗裝置
- 化工專業實驗實訓設備
- 新能源實驗實訓設備
- 電力供配電實訓設備
- 煤礦礦山實驗實訓設備
- 液壓氣動實驗室設備
- 教學仿真軟件
- 軌道交通實驗實訓設備
- 船舶實訓考核裝置
- 駕駛模擬訓練設備
- 新能源汽車實訓設備
- 汽車發動機底盤實訓臺
- 汽車電器電子實訓臺
- 特種車工程機械實訓設備
- 智能網聯汽車實訓設備
- 醫學教學模型
- 中小學實驗室設備
- 實驗箱.實驗儀
- 光電子通信實驗裝置
- 儀器設備.教學掛圖
- LG-DQ04型 電氣自動化技術考核實訓裝置
- LGKL-735D型 通用電工電子實訓設備(電工電子電氣數
- LG-BZH015型 光纜交接箱工程布線光電展示實訓裝置
- LG-BZH014型 數據中心工程布線光電展示實訓裝置
- LG-BZH013型 光纖熔接實訓設備
- LG-BZH012型 全光網綜合布線實訓平臺
- LG-BZH011型 網絡綜合布線故障模擬與檢測實訓裝置
- LG-BZH010型 網絡綜合布線故障模擬與檢測實訓裝置
- LG-BZH09型 光纜配線端接與測試實訓裝置
- LG-BZH08型 光纜配線端接與測試實訓裝置
- LG-BZH07型 銅纜配線端接與測試實訓裝置
- LG-BZH06型 銅纜配線端接與測試實訓裝置
- LG-DST02型 智能制造單元理實一體化平臺
- LGP-LC01型 PLC實驗臺
- LGY-LY020型 運動控制實訓裝置
- 汽車透明整車模型、運輸車輛模型
- CLG-104型《電機與變壓器》示教陳列柜(CD解說)
- CLG-109《模具》示教陳列柜(CD解說)
- CLG-107型 機械綜合陳列柜
- CLG-102型 《機械零件》示教陳列柜
- LG-DCC型 機械振打袋式除塵實驗裝置
- LG-MFL01型 超濾微濾膜分離實驗裝置
- LG-NKS型 催化劑顆粒內擴散實驗裝置
- LG-CLDF型 多釜串聯實驗裝置
- LG-YY18C型 氣動與PLC實訓裝置(T型鋁槽單面)
- LG-YY18B型 透明液壓傳動與PLC實訓裝置(T型鋁槽單面
- LG-YYCS01型 液壓傳動與控制綜合測試實驗臺
- LG-DY01B型 電液比例綜合實驗臺
- LG-YYZN01型 智能型液壓綜合實驗臺
- LG-DLK01型 電力系統綜合自動化實驗平臺
技術人才匱乏 高職院校回歸職教本色
技術人才匱乏凸顯培養缺陷
長期以來,我國傳統高等教育體系所培養的大都是學術型或工程型人才,無法滿足企業生產第一線對從事技術開發、應用和管理工作的技術型人才的要求。這就導致高等教育所培養的人才與社會需求之間出現結構性矛盾:技術型人才供不應求,而學術型人才又供過于求。
“從制造業大國走向制造業強國,技術型人才的缺乏成為瓶頸。技術型人才培養迫在眉睫。”上海電機學院校長夏建國教授認為,在我國當前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時代背景下,培養經濟社會發展亟需的大批高素質技術型人才,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
我國目前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主要還局限在專科層次,本科層次及以上階段基本上還是空白,職業技術教育成為沒有發展通道的“終結性教育”。構建現代職教體系,發展本科及以上層次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已經成為我國當代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求
據介紹,美國從20世紀60年代后期開始創辦本科水平的技術教育,培養技術師。日本的技術科學大學、德國的應用科技大學、英國的多科技術學院、印度的工程技術學院和技術大學等都以實施本科層次的技術教育為主。在這些國家,技術本科教育的發展為其社會生產第一線提供了大量高素質技術型人才,有效提升了本國技術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升本高校應堅持技術本科之路
“不能老用精英化的眼光來看大眾化教育的問題。高等教育現在已經大眾化了,但許多學校還在朝著精英化方向奔跑,包括高職院校。”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名譽院長潘懋元教授提到,高職專升本之后都瞄準學術型本科,嚴重的同質化,結果是害了高等職業教育,一些行業特色型的學校痛感丟掉了行業特性。所以職業技術院校專升本之后,仍然應該堅持職業技術教育,不能變成普通本科,而是要走技術本科之路。
夏建國教授認為,整個高等教育應該分為科學教育、工程教育和技術教育,技術本科是高等教育與職業技術教育的“跨界”生成,也是我國現代職教體系的高端層級,“科學活動以認識自然、探索未知為目的,對應于科學教育;工程活動以改造和創造新世界為核心活動,對應于工程教育;技術活動以發明和運用工具為目的,對應于技術教育。”
須建立導向正確的評估指標
與會代表認為,不同的人才培養定位使得本科院校存在“異質性”,技術本科院校與普通本科院校在辦學定位和培養模式上具有本質區別,顯然現有的本科評估體系難以給這種“異質化”以平等地位。
上海高等教育學會會長張偉江教授認為,許多學科評估指標體系顯得十分單薄,2006年,理學類學科評估指標中,四個一級指標中學術隊伍只涉及院士數、博士學位人員比例、長江學者、“杰青”數等,“設置科學而且導向正確的評估指標勢在必行”。
沈陽師范大學職業教育研究所所長徐涵表示,應建立適應于技術本科教育的質量評估體系,確立技術本科教育質量標準。同時通過社會評估機構了解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要求,確保學校調整和修訂培養目標與質量標準,監控技術本科教育沿著社會需要的方向發展。
本次論壇由上海電機學院主辦,來自廣東、遼寧、陜西、福建、江蘇、浙江、上海等地的高校校長和專家學者與會。與會者宣布成立“技術本科教育研究協作會”,共同探討我國技術本科教育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